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

 

C 【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优良棉种的种植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但这和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明之前政府也有鼓励手工业发展,但棉布并未因此而发展起来,故B项错误;明代以前,中国人民就是以勤劳著称的,故D项不是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下列与此思想不符的是

A.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 “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查看答案

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

A.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辛成都,帝问准,准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日:“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之,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扰其谋,坚守以老其师,老侠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辛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辛澶州,……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之地。帝厌兵,欲羁靡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日:“虽有救,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州之战前形势及北宋君臣对辽军入侵所持的不同态度。

(2)《宋史-寇准传》作者将澶州退敌归功于寇准,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评述《澶渊之盟》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强调:“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将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和盟国呼吁,请他们采取同一方针,并且如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坚持到底。”

6月23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美国政府认为,任何反对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反希特勒主要的力量,不论其由来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败亡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的国防和安全。”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准备向苏联提供援助。

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指出:“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

——摘编自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发生怎样改变,它们为何进行这些改变?

(2)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美苏关系的改善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雀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8月28日,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将厦门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岛。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上海浦东地区开发,随后笪布开放浦东新区9项具体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规模设立经济特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及设市经济特区对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意义。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中国共产党历程》第3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