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 迁出 | 他乡种田 |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 出国从事工商业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年 | 473 | 0 | 77 | 396 |
这反映该地
A. 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 经济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由此可知
A. 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 B. 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
C. 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 D. 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A. 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 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 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俘帖”的设立
A. 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 B. 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 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 D. 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A. 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 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 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 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