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 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 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D 【解析】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封建势力的阻碍,同时又依附于封建势力,因此民族资产阶级表现出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故答案为D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改变了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 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 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查看答案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查看答案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查看答案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查看答案

(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洋人之入中国,天地为之一变,中外交往已成不易之局……滇案(引者注:1875年,英人马嘉理擅自率军由缅甸侵入云南,被当地居民打死)发生,英方要求派员谢罪,这一不光荣的使命就落在他(郭嵩焘)的身上,他遂成为第一任出使英国大臣。舆论视为大辱,而他毅然不辞。“办理洋务,以了事为宜,不当以生衅构兵为名。”他主张自行议处云南巡抚岑毓英,庶可保全中英和平和岑氏本人。因之招致各方的谤毁,“湖南人至耻与为伍”。他又认为出使之旨,一在委曲以通和好,不存薄视慢侮喜事立功之心,亦不屈挠迎合;一在细心体察,究知利病得失,苟利于国,仿而行之。抵任之后,事事本此原则而行。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中枢大臣,复有人立意与他为难,他的副使处处与他作对。他内心苦痛万分,怫郁莫名。英人言论,对他虽有颂扬,颇示公道,而唯利是尚的英国政府当局,每遇交涉,则不肯出以平恕,亦令他大为失望。他在英两年,外交上的成就,殊为有限。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出使英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