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问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1)不同:中国古代世界主义是华夏优越前提下强调协和万邦的对外关系实践(或:华夏文明优越、中国地处世界中心);中国近代世界主义则是民族贫弱基础上追求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中外关系理想(或:强调民族平等,反抗侵略压迫)。 原因:古代农耕经济繁荣;专制集权统治日益强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若考生回答大一统王朝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天朝上国观念或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可酌情赋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峻,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使命;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或: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历次侵略、一战暴露出的西方民族主义暴力性的反思。 (2)内涵:强调民族平等与和平合作;强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不矛盾(或:协调统一);强调个人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责任。 意义:有利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更好的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以及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世界主义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等信息概括得出;中国近代世界主义的内涵可以根据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代表性观点总结得出。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应当从古代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状况来分析。 (2)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根据材料一概括得出的信息和材料二中“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話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义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負有责任”等信息的比较可以看出,共同内涵是强调民族平等与和平合作,强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不矛盾,强调个人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责任。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从有利于国际合作,有利于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的建立和更好的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A. 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 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A. 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 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 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    D.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查看答案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A. 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 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 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 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 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 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 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 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查看答案

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 八字方针的制定    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 改革开放的实施    D. 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