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这一工作的开展

A. 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

B. 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

C. 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

D. 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

 

A 【解析】材料“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反映了宪法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明宪法草案工作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并不限于宪法草案工作,故B错误;社会主义原则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并未涉及,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1月,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系统地报告了晋察冀边区的各项政策和基本经验,毛泽东称赞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这表明

A.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抗战的总后方

B. 毛泽东高度重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

C. 晋察冀边区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

D. 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

 

查看答案

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意在

A. 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

B. 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

C. 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查看答案

个人肖像照片的兴盛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到宣统年间,大小城市都出现了照相馆。人们往往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他用照片题诗寄给未婚妻江冬秀“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这说明,近代照相技术的传入

A.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 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

C. 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

D. 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A.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查看答案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

A. 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

D. 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