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 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
B. 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
C. 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
D. 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
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这反映了
A. 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
D. 儒家思想地位稳固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东周 |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
秦汉 |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
魏晋 |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
唐宋 |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
元 | 元朝以元大都(北京)的汉语语音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
明 | 历代战乱时期衣冠南渡,使南京话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南京话成为官话 |
清 | 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并融入满族语音,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官话 |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 血缘观念的淡化
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建立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继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昂扬,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辩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文化与领土和主权一样,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他国文化友好交流、相互借鉴、不断交融。推动中华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既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极好机遇。
——摘自兴杰的《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
(2)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怎样极好的机遇?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
(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