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 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 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A. 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 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 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D. 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
A. 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 B. 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
C. 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 D. 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吴兢(670—749年),汴州浚仪(今开封)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修史事业。当时他所在的史馆,或因政争而动荡,或因庸才充斥、监修弄权而混乱。为保留一代信史,吴兢从武后末期开始私撰国史。他撰的《贞观政要》分专题记述了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状况,有对话、诏诰、奏表,有事件描写,有经验总结,较系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施政方针和实践效果,是历史上对贞观之治记载最为周详扼要的著作,后人了解贞观之治必须借助此书。然而,这样一部书仅八万字左右。《旧唐书》称他“叙事简要,人用称之”。吴兢虽然对唐太宗推崇备至,但依然做到了“爱而知其丑”,在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一些唐太宗的过失和缺点。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很熟悉该书内容,并且十分仰慕“贞观之治”。约在九世纪前后,这部书就传到了日本,对后来日本政局影响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吴兢修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兢《贞观政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