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

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 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 首批经济特区创建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体系完善

 

C 【解析】据材料“财政体制大包干……扩大外资权限……搞活金融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财政、金融体制的调整和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村经营方式变革,故A项错误;首批经济特区指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材料也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对外开放体系完善,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

A. 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 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

C. 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

D. 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

 

查看答案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查看答案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查看答案

《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 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 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 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 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