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古代中国有数量丰富的各类文学作品,其中被誉为“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是
A. 《诗经》
B. 《离骚》
C. 《上林赋》
D. “三吏”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14年,陶行知在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随后,他去美国学习现代教育。1917年回国以后,他投身乡村普及平民教育,亲自编写教材、筹措基金、征集同志、开设学校,几年间,全国农民的识字率上升了二三十个百分点。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的晓庄创办师范学校,“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稷棉下工夫。”这副对联表达了他的办学宗旨。“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是他一生的写照。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口号,并投入到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之中。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东南联合大学校长美国人布莱恩·库朋也评价他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根据人民网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陶行知受到各界盛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