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
《十二气历》 |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材料三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国际新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B. 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
C. 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 D. 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题文)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