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下图)。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的主题是 ...

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下图)。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的主题是

A.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C.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

D. 二战后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

 

A 【解析】图示显示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体现出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故A正确;材料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是经济发展历程,故B错误;国际组织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故C错误;西欧联合只是部分信息,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如下图,各国排名变化表明了

注:世界银行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

A.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投票权,中国成改革最大赢家

B. 西方国家的投票权普遍削弱,丧失了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C. 中国获得更多投票权,再也不用考虑协调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了

D. 改革后,美国丧失了对任何议案的否决权

 

查看答案

20 世纪60、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C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 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 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 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 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扩大财政预算与兴建公共工程    B. 控制物价和调整产品结构

C. 增加工人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查看答案

1918年,西方国家对苏俄(后称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到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了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1932年更是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英美与苏联矛盾消除实现和解

B. 苏联逐渐成为英美的商品市场

C. 英美改变政策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冲突

 

查看答案

(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