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2年的四川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相比较于1974年有所下降,而油料作物、桑树果...

1982年的四川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相比较于1974年有所下降,而油料作物、桑树果树、烟草种植面积却不断扩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B.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 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解析】材料中“粮食播种面积相比较于1974年有所下降,而油料作物、桑树果树、烟草种植面积却不断扩大”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使得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故选B;我国农村改革尚未完成,排除A;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步取消统购统销政策,排除C;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以后,中国城镇人口大幅度减少,国家财政支出降低,大量的城镇人口重新转为农村人口,这表明

A. 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实现

B. 中央对“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苏联农业改革的影响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在纺织、面粉、酿造、住房等方面的投资比重不断减少,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这表明了这一时期我国

A. 国民经济结构基本平衡

B. 城市化进程趋于放慢

C. 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 整体投资规模逐步缩小

 

查看答案

从1949年到197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家的支持下,在五十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入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农机、化肥使用面积明显提高。这反映出

A. 重视农业建设并有所成果

B. 国民经济侧重农业发展

C. 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

D. 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

1946年,国民政府将原日本及汉奸势力在中国开办的面粉厂、纺织厂、卷烟厂等厂矿合并,成立相应的国有的企业公司,而且不允许私人商人赎买。这一做法反映了此时期

A. 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C.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

D. 国家开始对工业实行统制经营

 

查看答案

19世纪70、80年代以后,四川成都的集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洋布、洋纱、西洋钟等洋货,这种状况表明

A. 成都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 成都地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成都成为对外通商口岸

D. 成都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密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