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尊崇,他认为知识可以转化为道德,这样就可以增强个人的理性,防止个人私欲膨胀,这样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故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项正确。“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错在绝对化,苏格拉底不否认人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查看答案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查看答案

巴黎和会前,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加人世界新秩序的前景充满厚望,现在这种希望的破灭,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文中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当时提出的

A. 走西方式的民主共和道路

B. 完善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C. 建立俄国式的“劳工社会”

D. 循天下之公的“众治”主张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演说指出,不能将康有为主张复辟归结为“违背孔教国国民之心理”,他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意在

A. 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B. 阐明用儒家思想治国才能得民心

C. 为康有为的复辟寻找理论依据

D. 指出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