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A. 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B. 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
C.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D. 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A. 摧毁沧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 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 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 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 图中B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
B. 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A. 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 B. 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