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
B. 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
C. 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
D. 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
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下表年——生于特里尔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1864年——建立第一国际1867年—一出版《资本论》第一卷1883年——逝世
A. 俾斯麦
B. 马克思
C. 圣西门
D. 列宁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 “中体西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