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 美国内战时期
C. 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期间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
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
| 中原 | 西北 | 东北 | 江南 | 岭南 |
战国 | 117 | 29 | — | — | — |
西汉 | 238 | 54 | 13 | 47 | — |
东汉 | 467 | 95 | 41 | 138 | 29 |
A. 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 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 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