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浦东的开放开发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 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 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 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题文)“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
A. 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 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适应
C. 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