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 )
A. “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 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 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 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建国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
A. 抗美援朝期间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改革开放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A. 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 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 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称:“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到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境复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之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十余年一大变局也。”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冲击的一次伟大回应,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这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曾参与多个条约的签订,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985年《天津条约》和《中法新约》、1895年《马关条约》、1896年《胶澳租借条约》和《中俄密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901年《辛丑条约》等,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摘编自于灵《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外主张之得失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敬李鸿章之才’,‘悲李鸿章之遇’”的理解。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10月9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工业区“德军包围线”的消息,毛译东对此迅速予以反应并于10月12日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作为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发表。文中说:“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德军包国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在以后两年七个月的时间里被展现出来:1942年11月19日起,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侧转入全面反攻,到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全歼被包围的德军;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辞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完成对德军的包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王永明《国际关系研究中解读信息的光辉典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做出上述判断的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