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持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作用: ①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如评价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②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以及表格中的信息等内容,可以从两本史书的体例、记载时间范围以及记述内容方面比较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选择“高祖(刘邦)本纪”,可从刘邦时期的政治经济举措叙述,如选择“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可从汉代的经济发展叙述,如选择“儒林列传”,可就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叙述等,考生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得出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由材料“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得出关注民族历史研究,由材料“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得出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等,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对历史研究特点形成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题时注意紧扣题意,如可以结合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内容,“能力或方法”方面通过辩证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阐述可以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辩证吸收的目的。“价值观”方面,阐述通过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的价值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A. 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 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 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查看答案

(题文)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 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 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 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题文)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查看答案

(题文)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