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A. 俾斯麦
B. 马克思
C. 圣西门
D. 列宁
(题文)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 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
B. 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
C. 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 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C.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 屈服于列强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D.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B. 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 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D. 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