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题文)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A. 俾斯麦
B. 马克思
C. 圣西门
D. 列宁
(题文)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 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
B. 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
C. 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 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