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 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 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 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 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题文)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 社会垦荒能力下降
B.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重农政策有所改变
D.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
A. 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 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 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题文)(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 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 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明末清初张履详《补农书》中记载一个他设计薄产十亩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 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朱元璋即位之初,“严私铸之禁”,甚至将严禁私铸铜钱一项载入《大明律》。此后不久下诏:“凡私铸铜钱,准许作为废铜送至官府,官府每斤给制钱一百九十文(官方规定铸钱每斤160文)偿之。”这一变化
A. 反映出铜矿资源的丰富
B. 表明私铸法令被严格执行
C. 说明私人冶铸获利丰厚
D. 客观上鼓励了私人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