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A. 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
B. 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
C. 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
D. 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合伙制的推广、特权公司、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述现象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 价格革命的冲击
B. 契约规则的确立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贸易规模的扩大
从公元1000年到1750年,西欧国民收入人均年增长率低于0.1%;18世纪,这一增长率提高到1%到1.5%;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年增长率为3%。出现这一增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西欧疯狂的殖民扩张
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 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 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 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 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题文)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 社会垦荒能力下降
B.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重农政策有所改变
D.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
A. 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 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 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