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
A.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
D.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1983年,从《浙江日报》到《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这一现象
A.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
B. 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
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
A. 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 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
C. 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
D. 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题文)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 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B. 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 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D. 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
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焦煤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
A. 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 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
C. 洋务企业与市场脱钩造成管理落后僵化
D. 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 创办者及身份 | 企业名称 |
1866年 |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1872年 | 陈启源(华侨商人) | 继昌隆缫丝厂 |
1878年 |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82年 | 黄佐卿(商人) |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
A. 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