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A.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 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 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阅读下表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 国家政策的刺激
B. 医疗技术的进步
C.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 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题文)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 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9年 |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1984年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
1992年南方谈话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
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