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 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 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 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 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 社会财产观念改变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的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简述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