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 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 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 推广民间俗语 B. 抵制白话文运动
C. 否定外来文化 D. 提倡文言文复兴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 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
A.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 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C. 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 提倡人文理性精神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
A.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 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