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A. 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B. 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 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D.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
A. 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B. 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C. 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 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以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 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
C. 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
D. 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邦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判决过程
A. 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 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 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 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