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 基层民主基本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 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35年经济学家马寅初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可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但到1940年,马寅初又说:“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D.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千万别上鬼子当》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 宣传统一战线政策分化瓦解敌人
B.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C. 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抗战的形势
D. 最终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工作重心已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C.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D.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题文)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B. 胡适思想守旧落后
C. 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D. 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