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6月27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孙中山先生的...

2011年6月27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理论建树与人格魅力是其交流的主题之一。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

(3)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 (2)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 意义: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3)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原因: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主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可知,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革政治;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选择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以期推翻清政府。 (2)根据“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可知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清政府腐败,而平民蒙昧,加之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民族危机严重;兴中会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开始。 (3)根据“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展出了新三民主义;主要原因就在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屡屡失败,俄国革命的成功给了孙中山启示和借鉴,从而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展出了新三民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A. 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

B. 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 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 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 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反映了孙中山

A. 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殷切愿望

B. 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 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 实现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查看答案

(题文)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

A. 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 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

C.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查看答案

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