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整顿吏治是其突出的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摘选自《康南海官制议》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整顿吏治的措施。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弊端:①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繁(冗官); ②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扬满抑汉); ③官员的素质低下。 (2)措施:①精简机构,裁减冗员;②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③兴办学堂,培养人才;④举荐新政人才。 (3)失误:①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②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③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启示:①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 ②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等。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和“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可知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繁(冗官),据材料一“以级尊卑任官”、“族任官”和“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可知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扬满抑汉),据材料一“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和“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可知官员的素质低下。 第(2)问,本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和“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据材料三“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培养人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知既然要变政,还需培养和选拔变政人才,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同时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四“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可知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据材料四“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结合所学知识还可知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第二小问属于历史认识类试题,启示主要要结合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来思考,结合第一小问失误之处,可知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的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论,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

材料二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材料三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职责和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在《寻访抗战老兵》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部分官兵乘车前往延安。汽车刚刚进入欢迎队伍的视线,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的口号连续不断。”这反映出当时

A. 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 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 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在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一份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

①美化侵略行为

②颠倒战争是非

③否认屠杀暴行

④助长侵略气焰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破了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纪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该军事行动

A. 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B. 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C. 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D. 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