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序号 代表人物 材料或观点 1 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序号

代表人物

材料或观点

1

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2

严复

19世纪末在翻译《天演论》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3

高尔顿

在《世袭天才》中指出,必须让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选择继续发挥作用, 以防止人种退化. 但是, 如何才能防止人种退化的争论却衍生出两种政治哲学: 一种是贵族主义…….另一种是平均主义。

4

张功耀

在《达尔文进化论革命的意义》中指出,进化论应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①”这种学说认为, 有竞争的社会才会有进步, 社会进步也是一个自然史过程; 社会政治制度也有一个适者生存的问题, 因此, 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终极社会模式。

5

程倩春

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中指出,“达尔文明确提出,把一切生物都归在所谓‘自然系统’之下的这一伟大事实,如果根据神创说,是完全不能解释的。……使他成为科学史上将自然主义原则贯彻到底的第一人。”

6

 

爱因斯坦

在《科学与宗教》中指出,我以为科学不仅替宗教的冲动清洗了它的拟人论的渣滓,而且也帮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达到宗教的精神境界。 

 

注释:①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它认为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数量是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在对待社会的问题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衰落,因为生物学知识和文化现象知识的领域不断扩大,足以驳斥而不支持其基本信条。

结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鲜明,史论一致,结构严谨)

 

观点1: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刻。 (1)对弱者而言: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鼓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斗争,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对强者而言:弱肉强食,疯狂扩张;种族优越论,屠杀他国人民;剥削有理,阶级矛盾尖锐。如甲午中日战争、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工人运动等。 生物进化论所倡导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演变的基本规律,在运用到社会领域时,要理性看待,不可照搬 观点2: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竞争促进社会发展,但反对恶性竞争 (史实: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西方大国的扩张政策等) 平均主义不利于社会进步。 (史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等) 观点3:缩小贫富差距,反对恶性竞争。 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进步。 (史实: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西方福利制度等) 恶性竞争不利于社会进步。 (史实:西方大国的侵略政策和霸权主义等)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首先要根据题目所给的表格中的信息来选择自己认为有关联的两条以上信息,然后归纳出一个观点,之后再结合所学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进行论述,论述过程要做到有史实列举,有推论出的结论,史论要一致。题干中的几个人物及其观点都是围绕达尔文或者其进化论来组织的,但是可以由此得出不同的角度,比如进化论于人类社会的关系可以得出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刻,然后从正反两方面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也可以从进化论所强调的竞争角度来提取观点,也就是积极竞争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恶性竞争不可取,然后结合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史实来进行论述即可。还可以从进化论与科学的关系角度来思考,得出进化论反映了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和思想的进步,然后从科学与宗教等角度结合所学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模式的划分标准及其特点,当今全球市场经济可划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模式。

美英模式,即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由于没有统一计划,政府干预经济的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经济政策往往是解决短期经济问题的应急措施。当强调经济自由主义的政府执政时,就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当强调干预主义的政府执政时,就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范围和强度。

日本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并重视企业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国家的计划主要借助于中长期计划来实施。由于有统一计划指导,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协调性较强。政府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协调也有相应的渠道和制度来保证。国家的计划制度一般不受政府变更的影响,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之中,经济计划实际上已经制度化。

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也叫“以公有制为主的综合市场经济模式”,它是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种特有的模式。中国模式以转轨时期的经济和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等因素为根本立足点,既强调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又重视各种社会性因素对市场的作用,综合吸收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研究方向、经济方法论、市场培育体系和市场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成果。

(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几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点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并分析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的原因。

(2) 国家(计划)或是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实际上成为划分和评定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标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宋代书法家崇尚意境,如草书具有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特点;毕加索的著名绘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毕加索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材料可以印证以下哪一种艺术观点?

A. “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

B.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

C.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

D.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反映了各国GDP的变化情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洲(德法英意)

中国

1970年

10,383,00(1)

4,334,12(2)

2,029,68(4)

6,199,99

915,06(8)

1979年

25,622,00(1)

9,016,16(3)

10,071,73(2)

22,641,88

2,631,90(8)

括号里的数据体现了各国GDP的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

 

 

A. 欧洲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 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对抗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D.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趋缓

 

查看答案

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15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内欧洲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地区等地区。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在于(      )

A. 政府的鼓励和动员作用    B. 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C. 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D. 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亚非地区产生了民族主义内的、以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目标的独立自主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殖民主义的经历,国际资本被看作是对本国发展不利的外部因素甚至具有极大威胁性的敌人。这说明

A. 顺应经济全球化必须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很不利

C. 两极格局造成了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D. 兴起后的第三世界推行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