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同文馆的困境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

同文馆的困境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材料三:1867年,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及你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4)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150~200字)

 

(1)同文馆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 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易接受新事物。 (2)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 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 (3)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 (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 (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 (3)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4)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师夷长技,培养科技人才是晚清的时代要求,而道德人心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可谓“千古未有之变”,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然而,道德人心亦是立国之本,不重视道德人心,片面强调科技和科技人才,虽有“长技”而不能真正自强。 【解析】(1)由材料“但招不到学生”可见作为一家外文学校。同文馆招生困难、学生不多。第二小问,由材料“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可见中国传统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易接受新事物,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所以受到国人的抵制。 (2)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要结合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界定而来,如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 (3)由材料“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可以归纳为: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由材料“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从而归纳出理由。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材料其实反映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一般而言,站在近代史观的角度,要肯定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但是,传统文化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道德人性是立国之本,不可偏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平等条约体系

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

(1)请分别指出以下条款的出处:

A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

B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

C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2)根据所学,举例说明近代列强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示例:侵占中国领土,如割占香港、台湾。(至少3例)

 

查看答案

照片中的历史

(1)以下是一组中国近代史上的珍贵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下列照片的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2)这些照片有何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出自1898年法国某画报,它可以看作

A. 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

B. “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

C. 中西文化碰撞的艺术夸张

D. 中国被瓜分的旁证材料

 

查看答案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

A. 西方科学技术

B. 西方生活习俗

C. 西方经济制度

D. 西方教育制度

 

查看答案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