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1)特点:开明与守旧并存,带有鲜明的“开明君主”制色彩;改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核心是军事、政治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近代化,实现富国强兵;是君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2)影响: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近代化;实现了富国强兵,大大增强了普鲁士的军事实力,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地位提升奠定了军事基础;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内部联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为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强化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概括,例如,可以从内容方面概括为内容全面、领域广泛,也可以从改革的性质方面概括为腓特烈二世改革是一场君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2)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既要回答积极影响又要回答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突出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家近代化、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等,消极影响则主要从军国主义的出现的角度进行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材料三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梭伦

材料四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材料三梭伦为“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相应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四体现了梭伦怎样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A. 改革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

B. 解放农奴,给予土地

C. 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以巩固统治

D. 开办手工工场,以发展工商业

 

查看答案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言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 青苗法

B. 保甲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

 

查看答案

晚清一些仁人志士鼓吹“西学中源说”,梁启超也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说明“西学中源说”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 有助于推动时人向西方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 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