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2)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内容: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 (4)封建统治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三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事件,根据设问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第二小问,根据设问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业改革、工业化、政府政策等方面概括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皮毛,根据材料“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颁布宪法等方面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统治危机、工业革命推动、有识之士努力等方面归纳原因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及认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内忧外患的背景下,19世纪的日本、中国、俄国等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但由于国情、国际环境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材料三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梭伦

材料四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材料三梭伦为“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相应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四体现了梭伦怎样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A. 改革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

B. 解放农奴,给予土地

C. 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以巩固统治

D. 开办手工工场,以发展工商业

 

查看答案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言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 青苗法

B. 保甲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