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A 【解析】 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 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D. 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查看答案

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行动或政府声明而恢复。经济的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机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来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A. 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 通过经济系统自我回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 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D. 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 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 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 “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查看答案

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

A.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C. 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