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的半死得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挽救危机?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1)新经济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2)罗斯福;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3)措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相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认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 【解析】 (1)要围绕新经济政策及其实质加以分析。根据材料“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即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关系扩大生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很多,最大的特点是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3)第一问,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可从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归纳,其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第二问,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可结合我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一是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经济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结合材料可知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开始都是推行单纯的计划或单纯的市场,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然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而招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得争相购买……机制面粉物美价廉,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中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支持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你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查看答案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各国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

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查看答案

(题文)“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