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特点。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法...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特点。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汇兑本位制。它同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金本位制)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在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着各自的货币集团。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其次,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没有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IMF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来加以维持。

——邹三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四: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材料一、二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

 

(1)特点: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 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西欧经济的繁荣。新的合作机制为经济区域集团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西欧的联合,促进了法德的和解,也为以后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条件 (2)变化:由英法美等国货币主导转向美元主导。产生了国际金融货币协调机构。 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3)相同点:都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减少政府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不同点:里根政府强调减税和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政府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可从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等方面概括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对欧洲的复兴和发展、缓和法德矛盾、摆脱美国控制、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二找出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即可,根据材料二“在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着各自的货币集团。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汇兑本位制”等信息概括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关于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首先需要找出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设问要求进行比较即可。关于相同方面,根据材料三四,可从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减少政府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概括即可;关于不同方面,根据材料三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里根政府强调减税和调整经济结构;而撒切尔政府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方面回答不同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经济实体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共体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国民生产总值

2775

940

1067

2907

888

691

461

542

 

 

A. 1945年

B. 1951年

C. 1980年

D. 1993年

 

查看答案

(题文)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A.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题文)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赫胥黎说:“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他们所指的事件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B. “日心说”的提出

C. 蒸汽机的发明

D. 《物种起源》的发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