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戲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由于中国人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二中蒋廷版的观点。

(3)写出甲午战争期间三次战役的名称。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回答“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大门被打开”等均可)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3)黄海、辽东、威海卫战役。主要不同:两国近代化海军的角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列强的侵华。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所学知识,“1840年以前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是指清政府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发生了黄海、辽东、威海卫等战役。根据材料“近代化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化海军的角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三个历史片段尝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意义和进步作用?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它是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的实践?该宪法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五分之三非公民”是何人?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12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3分)

 

查看答案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A. 开展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组织淮海战役

D. 发动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 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B. 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

C. 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

D. 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它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 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走向正确

C. 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D. 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