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 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 “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图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 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 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入世界市场
D. 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A.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B. 通货膨胀,增加国民收入
C. 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D. 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等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A. 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 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 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 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A.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 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C. 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 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A. 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 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