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 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 区别大宗小宗
C. 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 稳定统治秩序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如何改变了西方历史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形成了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
一定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谕户部臣曰:“减省徭役,使农不费耕,女不费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策?分析此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为了解决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的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1935年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2)材料二中《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13—1925年苏俄的粮食生产状况。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3)材料三中1921—1925年苏联的粮食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从此,新中国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建国初“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对我国外交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我国新时期参加了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指出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