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1月初的中国报刊上
A. 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 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
D.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 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 实行联邦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B. 贯彻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
C. 两党互相制约避免一党专政
D. 人民选举总统体现民主精神
(题文)“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