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 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 | 东晋孙绰《喻道论》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 唐代高僧慧能《疑间品第三》 |
A. 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 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
C.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 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
时期 | 著作 | 仁 | 义 | 礼 | 信 | 法 | 诚 | 忠 | 孝 |
西汉 | 《史记》《春秋繁露》等10部 | 970 | 1790 | 1612 | 1273 | 1282 | 359 | 574 | 918 |
东汉 | 《汉书》 《论衡》等10部 | 822 | 1720 | 2052 | 1540 | 1922 | 539 | 643 | 1679 |
A. 礼乐文明 B. 以法治国
C. 以孝治国 D. 外儒内法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 封面 |
1950年12月11日 |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
1954年5月10日 |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
1972年3月6日 |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
1979年1月1日 |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