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宋明理学融合释、道、儒观念,是思想融合的体现,而不是三教一统,B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强调经世致用,但没有致力于政治改革,C项错误。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借儒学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觉醒庶民大众,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

A. 皇权得以加强

B. 君臣关系恶化

C. 相权有所削弱

D. 相权冲击皇权

 

查看答案

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春秋》对此或书以“薨”,或书以“卒”。这种表述体现了

A. 孔子的价值评判

B. 记载历史的客观性

C. 《春秋》旨在叙事

D.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29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131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生的俸禄。

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秦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救者”入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㴵,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l)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