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三问,。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三问,。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的变化、核心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僵化的模式”是什么?它有哪些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何特点?

 

(1)变化:由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核心内容:给农民生产、分配的自主权.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僵化的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僵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变化:根据所学,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由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即可。 (2)僵化的模式:根据“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可知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根据“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得出弊端:僵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心环节: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特点:可从首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三问,。

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三大航线: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B. 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C.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D.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查看答案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从1966年至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1%,虽然大大低于1952年至1966年的平均水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体有所增长。这说明

A. “文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B. “文革”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C. 受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放缓

D.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部分农民工开始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民,使自己在城里务工没有后顾之忧,这一做法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这表明

A.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完全滞后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已发生变化

D. 农民可以依法转让土地所有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