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 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 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 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题文)“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A.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 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 荷兰是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A. 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 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 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 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 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