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种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下表为1966-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8年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有哪些。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苏联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在1966-1970年增长及以后下降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材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 1901~1911年 | |
数量(家) | 资本额(万元) | |
纺织业 | 82 | 1332.1 |
缫丝业 | 70 | 556.9 |
面粉业 | 53 | 786.8 |
火柴业 | 28 | 130 |
水电业 | 60 | 3813.8 |
机器业 | 20 | 352.1 |
矿冶业 | 73 | 2272.9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
(1)据材料一,概括近百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
B. 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
C. 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 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
B. 反映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 导致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 彻底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 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