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C 【解析】 “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说明蒋介石的作战主要是从外交上考虑,C正确;A是淞沪会战的意义;B中确保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中西方国家不会出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第1节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第2节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第四章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节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第2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A. 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 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二十七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中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合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的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共如此解读辛亥革命,旨在

A. 推动国民大革命

B. 完成土地革命

C. 维护国共合作

D.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

B.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

 

查看答案

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A. 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B. 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