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统计,在1861—1894年间,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共计51项,倡议或主持的人员却仅涉及恭亲王、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崇厚、张之洞、丁宝桢、张之洞寥寥数人,其中仅李鸿章一个人就涉及25项。上述材料反映
A. 洋务运动的成果很有限
B.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C. 李鸿章统筹了洋务运动
D. 传统观念依旧压制着洋务思想
明太祖在法律文件《大诰》中整顿吏治方面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办法,鼓励百姓自行绑拿害民官吏送交上级部门查办。这种情况表明
A. 明初的官民矛盾非常尖锐
B. 明初的政治带有近代色彩
C. 统治方式有较强人治色彩
D. 民众的参政意识已经觉醒
唐太宗曾命人将各地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事迹,必书于名下,以备赏罚黜陟。并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太守人选则由他亲自定夺。这表明唐太宗
A. 注重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
B. 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及作用
C. 加大选派京官外任地方的力度
D. 收归人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史记》和《汉书》都是我国古代早期带有开创色彩的史学著作。司马迁作《史记》,斥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班固的《汉书》则推翻了这种认识,认为“武帝之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种情况表明
A. 历史认知应该坚持多元史观
B. 社会的思想结构发生了变化
C. 批判的精神在《史记》之后断绝
D. 《汉书》背离了史学的讽谏传统
《周礼》中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楚辞》中也提到“五谷六仞”。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 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摘自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三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概括材料三西塞罗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