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A. 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 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 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 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 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 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 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 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 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 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 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的发表
A. 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
C. 引发了德意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他于1898年4月撰写了《劝学篇》一书。该书广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张之洞的主要思想。作品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内篇重申纲常名教;外篇全面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他在《劝学篇•序》中说:“自乙未(1895年)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日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他认为“外洋之强由于学”,兴学育才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方略,他倡导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民主”、“民权”等部分讳莫如深。
——摘编自冯天瑜《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之洞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张之洞思想的主要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28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第13天,秘密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赫鲁晓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导弹。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导弹。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电台中宣布撤回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到底谁是赢家?肯尼迪认为是美国,他警告他的下属们和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地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但他自己还是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做出了一些大的让步。”但他还说:“我们从肯尼迪那儿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准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伟大的胜利。”毕竟,就算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在越南、格林纳达、阿富汗、伊拉克没少打仗,但卡斯特罗直到今天还躺在美国的后院抽着雪茄。让世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美苏都是赢家。
一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秘密外交使悬崖边上的核战争归于和平》
(l)根据材料,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影响。